2021年5月6日下午,欧洲杯买足球软件2018级档案学专业学生在赵跃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修复室,进行文献保护学课程的实践学习。
川大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副主任、古籍修复室负责人许卫红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古籍修复工作的完整流程,从诊断到制订方案,再到具体修复,最后归档,帮助同学们再次巩固了一遍文献保护学的理论知识。

(张老师正在介绍古籍修复的工作流程)
随后,许老师带领同学们跨越千百年与古籍对话,体验古书装帧技艺的演变。从卷轴装到经折装,从经折装到蝴蝶装,从蝴蝶装再到包背装,最后到线装本,可谓“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许老师正在向同学们展示线装古籍)
在古籍修复工作台前,许老师和张老师向档案学专业学生演示了古籍修复的具体工作。许老师一边工作一边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问题,她特别强调“要修旧如旧,修复古籍要尽量最少干预”,尤其是在修补的过程中,要注意比对修补用纸与旧书的颜色相统一,远看二者颜色要一致,近看又要有所区别。据许老师介绍,修复室有200余种纸张,以保证修补部分和旧书的颜色、材质匹配。

(许老师正在对古籍进行修补)

(张老师正在对古籍书页进行编号)
古籍修复师用双手让古籍重生,整旧如旧,便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一本本古籍在老师们的指间恢复生命力,老师们用手艺缝补历史的缝隙,让沉睡千百年的文物在他们手中渐次苏醒,重获“新生”。而同学们看见那些历经千百年的纸张触手可及,仿佛永恒的时光就在眼前流淌,一段段的历史过往在当今再现,感叹古籍保护对未来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实践学习,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并了解古籍修复技艺,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专业知识,收获颇丰。

撰文:邓淼
摄影:赵跃
审核: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