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9日下午14:30,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四川大学行政管理系全职教师,清华大学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俞樵教授,应邀担任卓越大讲堂第018期嘉宾,于学院105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题为“外部环境变化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讲座,来自行政管理系的60余名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欧洲杯买足球软件副院长夏志强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夏志强教授对俞樵教授进行了介绍。俞樵教授是四川大学校友,今年入职担任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为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公共财政与公共金融、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危机、信息技术与医保制度变革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两项,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大量中英文学术论文。
本次讲座,俞樵教授从宏观环境、重要作用、国际经验、条件与不足、计划目标和十点建议六个方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下的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行了生动且详细的讲解。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和美国对华战略挤压的背景下,地缘政治冲突、文化冲突、意识形态冲突、民族主义冲突频发。面对这些问题,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多采取各自为政的举措,导致全球难以携手合作,国际关系愈发紧张。俞樵教授认为,建设更遵循国际秩序、更开放包容、更高质量发展的开放经济才是破局的理性选择,而进行高水平的金融市场开放则是重中之重。俞樵教授通过几组图表和数据为同学们展示了宏观背景之下国际经济的几大特点:一是疫情后的中美经济增长竞争,美国自1990年后首次GDP增长率超过中国;二是在扩张性货币政策、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下,全球价格水平上涨;三是疫情的流行使得政府债务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峰,国债总量增加而利率下降;四是全球市场现金充裕,全球投资的调整有待考量。
在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开放中,俞樵教授认为重点应当是国债的对外开放。国债肩负着政治杠杆、稳定国际收支、丰富财政资金来源、保障本币信誉的使命。进一步深化国债对外开放,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全球金融中心。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四个主要发达国家国债情况的梳理,俞樵教授认为国债在不同国家的持有情况和功能发挥都有很大区别。
谈及国债对外开放的条件,俞樵教授将其分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他认为必要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二是美欧日超常货币与财政措施长期化;三是国内经济基本面与宏观管理稳健;四是国债的发展与开放还存在着较大上升空间。而充分条件同样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前期国债的对外开放初见成效;二是债市开放初期探索了外资进入的方法;三是当前金融市场的有利态势;四是我国国债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俞樵教授认为,当前我国的国债对外开放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国债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二是政府债务责任沉重;三是市场与监管体系分割;四是市场广度与深度欠缺;五是市场与管理方面与国际存在较大差异。
基于以上分析,俞樵教授提出了未来我国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的中长期目标,并给出了十点建议:一是将国债的对外开放列入我国开放战略规划;二是明确国债市场功能;三是确定发展开发目标;四是加强人大立法与监督作用;五是完善治理机制;六是扩大一级市场种类;七是完善二级市场体系;八是稳妥发展期货市场;九是支持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十是完善央行货币汇率管理。
俞樵教授的讲座生动有趣,主题紧跟前沿。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疫情后国际环境变化之下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这一话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进一步拓展了学科视野。讲座在同学们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来源:行政管理系
撰稿:袁安琪
摄像:朱金斗
审核:范逢春